1974年至1975年,肇庆市怀集县组织2万余名干部群众在岳山沿线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两年造林3.5万亩,创造了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孕育出“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成为深植于一代人心中的共同记忆。千千万万个“岳山造林”故事在广东不断上演,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南粤大地流淌的绿色基因。
云勇林场林海犹如绿色明珠(通讯员供图)
当前,广东正以多元形式传承和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全民植绿护绿行动蔚然成风,新时代绿色实践已融入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乐昌林场:打造防沙治石的实践样板
乐昌地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历史上因耕作破坏,导致严重石漠化,上世纪50年代起,乐昌林场开始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基础措施应对沙化土地退化问题,风门坳管护站现存种植面积2800亩的油杉林,枫树下管护站现存种植80亩平均胸径50厘米的樟树林,均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创造的乐昌之最。
乐昌林场的实践为乐昌市防沙治石提供了样板。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乐昌市组织造林大会战,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交通不便的艰苦环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餐露宿,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奋斗在深山大岭种植杉树,经过近6年的艰苦奋战,基本绿化了全场荒山荒地。油桐、杉树、樟树、油茶等抗逆性树种成功扎根。1980年推广油茶种植,形成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祖岭模式”。
乐昌林场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2008年以来,石漠化林地全部纳入公益林管理,实施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通过特色种植和生态保护修复结合,植被盖度从不足30%提升至83%,构建起乔灌草结合的防护体系,实现了“绿富双赢”。
云勇林场:六十余载耕耘,建成“珠三角塞罕坝”
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核心地带,4.4万亩的佛山云勇林场被誉为“珠三角塞罕坝”。自1958年创立以来,三代林场人接力,用67年光阴将荒山秃岭蜕变为森林覆盖率98.36%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生态价值超26亿元。
云勇林场组织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2001年林场转型为生态公益型,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林分改造,引入樟树、红锥、灰木莲等134种乡土阔叶树种,建成全省首个生态公益林示范区。2018年林场启动“扩面提质”工程,改造低效林1.4万亩,种植珍贵树种50余种,管辖面积扩展至4.4万亩。依托优质的生态本底,建成一批主题公园和3条自然教育径,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如今,这片林海每年释放氧气价值8.23亿元,负氧离子浓度达5800个/cm³,成为佛山践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绿色样本。
茂名小良水保站:开创人工恢复热带森林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小良水保站方圆50公里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温度高达62.9摄氏度,被当地人称为“菠萝山”“火焰山”。1957年,小良水保站成立后,职工干部在4300多亩的荒山秃岭上进行人工造林,开创了人工恢复热带森林的先河。
茂名小良水保站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其中,小良水保站内的“先锋林”是当年最早种下的隆缘桉树,成功开启了“菠萝山”的蝶变之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良水保站发展梯田种植经济作物,扩建阔叶混交林试验区,并用30年的艰苦培育,建成310公顷的多样性人工热带森林样板及400多亩桉树林试验区,“菠萝山”已成为一片林海。
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26座光山秃岭全部披上绿装,“火焰山”变为“生物大观园”。小良水保站内现有格木、海南黄花梨、土沉香等名贵树种和果树等植物500多种,生活着中华穿山甲、野狸、猫头鹰等野生动物400多种,拥有珍稀植物园、森林公园等景点,原始荒漠景象完全消失,展现了人工修复生态的典范。
岳山造林:创造“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奇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岳山林场所在的怀集县蓝钟镇山林被大规模砍伐开垦,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1974年,怀集县委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在全省率先成立蓝钟人民公社林业采育场,发动“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开展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群众运动。
据悉,岳山造林大会战中累计2.5万名青年民兵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上山造林,用时143天,完成高标准造林3.5万亩,创造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孕育了广东“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2004年,岳山林场与相邻的温泉林场共同组成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二十多年来,保护区始终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通过持续管护育林、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维持稳定增长。如今的岳山所在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2.6%,总面积达10.84万亩。
“岳山造林”是广东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的生动历史写照。从“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到“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再到建设林业生态省和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从“伐木谋生”转向“护绿为荣”,以“减伐量”换取“增绿量”,实现从“经济索取”到“生态反哺”的历史跨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实施3年来,全省各地以“树”为媒,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种植活动,打造“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全省各地全力推动乡镇村绿化,实施六大工程,通过多元形式传承和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经过数十年的传承发展,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森林蓄积量、自然保护地数量等关键生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南粤大地上流淌的“爱绿植绿护绿”基因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利嘉伟
通讯员 林荫
相关文章:
相关推荐:
近日,外交部就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等国内品牌进军海外市场一事作出回应发言人表示,这些民族品牌走出国门是市场主体的自主经营行为,展现了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饮品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既满足了当地消费者的需求,也为促进中外经贸文化交流作出了积极贡献金寨县青山镇:“积分制”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最新消息!绍兴上虞区一男子因非法上访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据有关部门披露,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近日发生一起违法信访案件当地公安机关依法对涉事男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目前该案正在进一步侦办中经查,该男子在信访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信访秩序公安机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采取了刑事拘留措施这再次表明,任何信访行为都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对违法信访行为司法机关将坚决依法予以打击有关部门提醒广大群众,要依法理性表达诉求,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对于采取极端方式、扰乱社会秩序的违法行为,公安机关将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广州市知名重点中学英语学科负责人分析中考英语卷:紧扣社会热点议题,引导学子形成批判性思维暑运模式开启 这些铁路福利千万别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