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焦点 >广东多元推进爱绿植绿护绿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 正文

广东多元推进爱绿植绿护绿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

来源:数闻社编辑:焦点时间:2025-07-15 20:27:17

  1974年至1975年,肇庆市怀集县组织2万余名干部群众在岳山沿线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活动,两年造林3.5万亩,创造了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孕育出“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成为深植于一代人心中的共同记忆。千千万万个“岳山造林”故事在广东不断上演,爱绿植绿护绿已成为南粤大地流淌的绿色基因。

云勇林场林海犹如绿色明珠(通讯员供图)

云勇林场林海犹如绿色明珠(通讯员供图)

  当前,广东正以多元形式传承和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全民植绿护绿行动蔚然成风,新时代绿色实践已融入广东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乐昌林场:打造防沙治石的实践样板

  乐昌地处石灰岩喀斯特地貌区,历史上因耕作破坏,导致严重石漠化,上世纪50年代起,乐昌林场开始通过封山育林、人工造林等基础措施应对沙化土地退化问题,风门坳管护站现存种植面积2800亩的油杉林,枫树下管护站现存种植80亩平均胸径50厘米的樟树林,均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创造的乐昌之最。

  乐昌林场的实践为乐昌市防沙治石提供了样板。1958年响应国家号召,乐昌市组织造林大会战,广大干部职工克服交通不便的艰苦环境,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餐露宿,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革命精神,奋斗在深山大岭种植杉树,经过近6年的艰苦奋战,基本绿化了全场荒山荒地。油桐、杉树、樟树、油茶等抗逆性树种成功扎根。1980年推广油茶种植,形成兼具生态与经济效益的“祖岭模式”。

乐昌林场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乐昌林场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2008年以来,石漠化林地全部纳入公益林管理,实施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通过特色种植和生态保护修复结合,植被盖度从不足30%提升至83%,构建起乔灌草结合的防护体系,实现了“绿富双赢”。

  云勇林场:六十余载耕耘,建成“珠三角塞罕坝”

  在粤港澳大湾区制造业核心地带,4.4万亩的佛山云勇林场被誉为“珠三角塞罕坝”。自1958年创立以来,三代林场人接力,用67年光阴将荒山秃岭蜕变为森林覆盖率98.36%的生物多样性宝库,生态价值超26亿元。

云勇林场组织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云勇林场组织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2001年林场转型为生态公益型,投入近3000万元实施林分改造,引入樟树、红锥、灰木莲等134种乡土阔叶树种,建成全省首个生态公益林示范区。2018年林场启动“扩面提质”工程,改造低效林1.4万亩,种植珍贵树种50余种,管辖面积扩展至4.4万亩。依托优质的生态本底,建成一批主题公园和3条自然教育径,年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如今,这片林海每年释放氧气价值8.23亿元,负氧离子浓度达5800个/cm³,成为佛山践行“工业文明+生态文明”的绿色样本。

  茂名小良水保站:开创人工恢复热带森林先河

  新中国成立初期,位于茂名市电白区的小良水保站方圆50公里范围内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温度高达62.9摄氏度,被当地人称为“菠萝山”“火焰山”。1957年,小良水保站成立后,职工干部在4300多亩的荒山秃岭上进行人工造林,开创了人工恢复热带森林的先河。

茂名小良水保站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茂名小良水保站组织开展义务植树活动(通讯员供图)

  其中,小良水保站内的“先锋林”是当年最早种下的隆缘桉树,成功开启了“菠萝山”的蝶变之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小良水保站发展梯田种植经济作物,扩建阔叶混交林试验区,并用30年的艰苦培育,建成310公顷的多样性人工热带森林样板及400多亩桉树林试验区,“菠萝山”已成为一片林海。

  经过几代人数十年的努力,26座光山秃岭全部披上绿装,“火焰山”变为“生物大观园”。小良水保站内现有格木、海南黄花梨、土沉香等名贵树种和果树等植物500多种,生活着中华穿山甲、野狸、猫头鹰等野生动物400多种,拥有珍稀植物园、森林公园等景点,原始荒漠景象完全消失,展现了人工修复生态的典范。

  岳山造林:创造“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奇迹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岳山林场所在的怀集县蓝钟镇山林被大规模砍伐开垦,森林覆盖率大幅下降。1974年,怀集县委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在全省率先成立蓝钟人民公社林业采育场,发动“岳山万人造林大会战”,开展轰轰烈烈的植树造林群众运动。

  据悉,岳山造林大会战中累计2.5万名青年民兵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上山造林,用时143天,完成高标准造林3.5万亩,创造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的人间奇迹,孕育了广东“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2004年,岳山林场与相邻的温泉林场共同组成了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二十多年来,保护区始终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通过持续管护育林、创新社会参与机制,实现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维持稳定增长。如今的岳山所在的三岳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2.6%,总面积达10.84万亩。

  “岳山造林”是广东发展林业、保护生态的生动历史写照。从“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到“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再到建设林业生态省和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一代又一代的林业人从“伐木谋生”转向“护绿为荣”,以“减伐量”换取“增绿量”,实现从“经济索取”到“生态反哺”的历史跨越。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深入实施3年来,全省各地以“树”为媒,开展“我为全运种棵树”“有喜事来种树”等种植活动,打造“互联网+义务植树”基地,全省各地全力推动乡镇村绿化,实施六大工程,通过多元形式传承和发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经过数十年的传承发展,广东生态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森林蓄积量、自然保护地数量等关键生态指标均居全国前列。南粤大地上流淌的“爱绿植绿护绿”基因正焕发出更强大的生命力,成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密码”。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利嘉伟 

  通讯员 林荫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热门文章

    0.0586s , 6659.1171875 kb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广东多元推进爱绿植绿护绿 全省森林覆盖率达53.39%,数闻社  

    sitemap

    Top